2022年,青島海洋生產總值預計增長7%以上,總量將超過5000億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超過30%,繼續穩居沿海同類城市首位。2023年,青島將突出大統籌推進、大項目招引、大平臺支撐、大海洋治理,進一步完善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思路打法和實施路徑,推動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建設加速突破,努力為青島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作出更大海洋貢獻……3月9日,青島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發布會,圍繞“著力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主題,青島市海洋發展局副局長戚永戰介紹了2022年青島經略海洋工作情況,并對今年的發展重點和實施路徑進行了闡述。
去年新簽約153個項目
總投資額達1696.7億元
海洋是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2022年以來,青島瞄準加快邁向“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的城市愿景,加快打造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經略海洋取得新突破。
海洋發展政策體系日趨完善。印發實施青島市加快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建設的意見、五年規劃和三年行動方案,在全國率先出臺精準支持海洋經濟發展的綜合性產業政策“海洋15條”,構建起海洋高質量發展“四個一”規劃政策體系。
海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預計2022年海洋生產總值增長7%以上,總量將超過5000億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超過30%,繼續穩居沿海同類城市首位。組織實施總投資2000多億元的88個海洋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366.7億元,占年度計劃投資的159.9%;海洋領域新簽約項目153個,總投資額1696.7億元,其中投資過100億元的項目4個。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正式運營,累計收魚1000噸。國家深遠海綠色養殖試驗區“深藍1號”網箱首次實現低緯度規?;B殖大西洋鮭。國際上自動化、智能化、數據化水平最高、設計理念最先進的圓筒型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FPSO)建成交付。在研抗腫瘤藥物BG136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發布全國首個海洋經濟運行監測與評估智慧管理平臺。
海洋科創能力顯著增強。嶗山實驗室正式掛牌?!皣疑詈H笃脚_”納入國家重大工程項目清單?!昂Q笫辍眹H合作中心正式揭牌。亞洲唯一的“海洋十年”海洋與氣候協作中心同時啟用。出臺《青島市現代海洋英才激勵辦法》,總規模30億元的山東省首只海洋人才發展基金落戶青島。
海洋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完成國家海域使用金非稅劃轉試點任務,靈山島海洋生態修復項目通過國家評審、爭取中央資金4億元。完成全域1530余公頃互花米草治理任務。在部省領導下構筑滸苔前置打撈防線,青島累計出動船只1.34萬艘次,打撈滸苔30余萬噸,處置效果歷年最好。
22個海洋重點項目
總投資30億元以上
突出大項目招引,增強海洋經濟新動能。招商引資是海洋經濟的生命線,是推動海洋優勢產業延鏈、傳統產業升鏈、新興產業建鏈的重中之重。今年青島將瞄準全球產業鏈前沿領域、技術鏈主流方向和價值鏈高端環節,在海洋大項目和外資項目招引落地上集中發力,力爭實現海洋領域新簽約過50億元項目5個、過30億元項目10個、過10億元項目20個。
項目建設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今年,青島按照“涉海元素多、產業前景好、經濟拉動強”的原則,經反復研究篩選,確定了全市90個海洋重點項目,計劃總投資2031.08億元,年度計劃投資280.61億元。
據介紹,今年的海洋重點項目特點顯著。質量高,總投資30億元以上的海洋項目22個,計劃總投資1520.43億元,占到項目總投資比重的74.86%;4個項目納入省重大項目,38個項目納入市重點項目。結構優,落實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把工作著力點放在抓實體經濟和制造業發展上,90個海洋項目中,制造業項目53個(含基礎設施項目5個),占比近六成,計劃投資989.07億元。覆蓋面廣,聚焦青島重點培育發展的海洋漁業、海洋裝備、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海洋新能源、航運服務、濱海旅游等海洋產業,逐條梳理引領帶動能力強的重點項目,將有力支撐和推動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建設。
青島將牢固樹立“大抓項目、抓大項目”的鮮明導向,完善項目管理、調度、服務、考評“四項機制”,多措并舉推動項目建設提質增效。重點推動青島藍色種業研究院、青島國家深遠海綠色養殖試驗區、濰柴(青島)海洋裝備制造中心、金能沐官島海上光伏等項目建設。
創新海洋生態新模式
今年重點建六大平臺
突出大平臺支撐,創新海洋生態新模式。平臺是聚合資源、鏈接要素、突破發展的重要載體。通過搭建海洋平臺,能夠在更大的市場空間中配置資源,讓優質資源要素發生互動耦合,加快實現海洋發展提升跨越。2023年青島將重點建好六大平臺。
“海洋十年”國際合作中心,將加快完善中心“指導委員會+咨詢委員會+管理委員會+專業執行團隊”運行構架,吸引海洋國際組織來青設立相關機構,打造海洋事務交流先進樣板。
中國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島),將加快完善工作運行機制,在水下定位導航、水下能源動力等領域加快關鍵技術攻關和集成創新,加快項目工程化和產業化進程,不斷提升迭代研發和自主造血能力。
國家三大深海平臺,落實部、省、市共建協議和建設路徑,逐步開展深?;蛸Y源樣本采集和信息處理,爭取盡快實現部分業務平臺的試運行,為后期全面建設提供有益嘗試和探索。
青島藍色種業研究院,聯合中國海洋大學、黃海水產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山東省海洋科學研究院共建,將加快藍研院總部、藍色種業園區、專項基金和投資發展公司建設,著力打造全國水產種質研發創制高地和水產種業產業化應用基地。
自然碳匯交易中心(山東),目前交易中心的各項籌建工作已基本完成,將加大對上爭取,理順碳匯交易審批路徑,并引導其在近實時碳量檢測等方面開展基礎性研究,發揮技術優勢服務地方低碳發展。
青島藍色金融研究院,這是全國首家以藍色金融為特色的公益性研究機構,聚焦藍色投融資相關標準和政策研究、海洋融資產品和擔保模式創新、海洋新興產業保險和航運價格衍生產品研發、海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金融支持路徑等領域。下一步,青島將對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和其他有關方面,加快推動團隊組建和實體化運行等工作。
“海洋15條”實施一年
累計評定獎補資金4170余萬元
2022年1月青島市出臺了第一部精準支持海洋經濟發展的綜合性產業政策“海洋15條”,政策實施一年來,已累計評定獎補資金4170余萬元。
發布會介紹,《青島市支持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15條政策》(簡稱“海洋15條”)是青島市出臺的第一部精準支持海洋經濟發展的綜合性產業政策,在全國范圍具有開創性和引領性。在15條29款政策中,新制定政策21條款,占比達到72%。2022年6月20日,出臺了《青島市支持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15條政策實施細則》,并于7月21日正式施行。
“海洋15條”出臺以來,青島先后開展了船舶海工產品船級社認證、遠洋漁業、水產種業、海洋牧場建設、海洋科技創新示范工程等獎補政策評定工作,發布了“2022年青島市現代海洋英才名單”,2022年累計評定獎補資金4170余萬元,在現代漁業轉型升級、海洋裝備提質增效、海洋人才招引集聚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受到了廣大涉海市場主體、海洋科研人才的一致好評,也為青島市建設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打造了一塊具有影響力的“金字招牌”。
今年是“海洋15條”全面落地見效的關鍵一年,各類政策申報工作都會相繼啟動。比如,春節后青島市海洋發展局立即啟動了高成長性海洋企業評選活動。海洋產業發展是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建設的主攻方向,青島市海洋產業一直存在企業規?!靶?、散、弱”等問題,具有爆發增長的海洋企業數量較少、規模不大、帶動性不強。通過組織開展高成長性海洋企業評選活動,引導和支持優秀涉海企業做大做強,營造發展海洋經濟、加快打造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的濃厚氛圍。目前,高成長性海洋企業評選活動已經全面展開,將按照企業申報、初審推薦、復審評定等程序,最終評選出20家年度高成長性海洋企業,加快培育一批創新性強、成長性高、發展潛力大的海洋企業,樹立一批海洋經濟的生力軍,助力青島市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2年5月20日,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交付運營,截至目前已累計航行5200余海里,產出高品質大黃魚1000余噸,產值約1億元。
啟動6艘養殖工船設計建造
搶占深遠海養殖新高地
今年,發展“養殖工船”首次寫入中央一號文件,青島打造的世界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已經率先積極探索拓展深遠海養殖空間。
2022年5月20日,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交付運營,截至目前已累計航行5200余海里,產出高品質大黃魚1000余噸,產值約1億元。成功注冊發布工船大黃魚品牌“裕鮮舫”,完成國際質量管理體系(ISO9001)、食品安全管理體系(ISO22000)、HACCP、ASC國際水產品認證等6項高標準體系認證,成為唯一入選國家級“特質農品”的大黃魚?!皣?號”的船載艙養模式,推動了養殖區域由近岸邁向深遠海,為我國高品質水產蛋白供給開辟了新空間。
青島市將緊緊把握國家戰略發展機遇,不斷推進養殖工船產業迭代升級,完善深遠海養殖產業鏈條。強化總體規劃。研究制定我市推進深遠海養殖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文件,著力解決養殖生產、裝備制造、產業監管、服務體系等領域堵點問題,不斷強化保障措施,推進養殖工船等深遠海養殖產業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強化政策支持。落實《青島市支持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15條政策》,重點支持大型養殖工船建造,今年將陸續啟動“國信2-1號”“國信2-2號”等6艘養殖工船設計及建造工作,擴大生產規模。強化科技支撐。充分發揮青島市海洋漁業科研優勢,推動科企戰略性合作,以養殖工船等深遠海養殖領域病害防控、營養飼料、裝備科技、新品種選育等方向為重點,實施深遠海綠色養殖關鍵技術研發,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現代漁業專利體系,搶占全球深遠海養殖技術發展新高地。
未來,青島市將積極穩妥發展深遠海養殖產業,陸續布局50艘養殖工船及配套船只的深遠海養殖船隊,實現年產海水魚35萬噸,努力爭當行業引領者和標準制定者,不斷向海圖強、經略海洋,打造國家海上“藍色糧倉”。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李靜
責任編輯:李頡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