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青島市公布了一組數字:截至5月23日,青島市市場主體總量達到2001023戶,從2016年12月突破100萬,再到今年5月突破200萬,5年半的時間,青島市市場主體總量翻了一番。其中,民營市場主體占比超98%,民營企業占全市實有企業總量超95%。這是青島在受全球疫情流行、反復和國際復雜形勢的影響下艱難取得的歷史性突破。
長期以來,山東經濟素有“大象經濟”之稱,源自其根基深厚的國有資本、國企力量,而這里的民企數量少、規模小,民營經濟影響力偏弱。作為山東經濟發展龍頭,近年來青島的民營經濟趨于“螞蟻成軍”,正在為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和高質量發展“破題”。
今年一季度,受疫情和國際環境影響,經濟運行面臨的形勢更加復雜嚴峻,雖然全市新增市場主體數量同比有所下降,但增長的質量仍然保持良好勢頭。一季度新登記市場主體中,企業占比40.87%,超出全省12個百分點;新登記企業數量為2.47萬戶,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2倍。
目前,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青島市市場主體總量排名第5位,每千人擁有市場主體量為193戶,排名第3位,意味著每5個青島人里就有一個“老板”,也充分反映出這座城市市場經濟發展的生機與活力。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地認識到,青島發展民營經濟,前有標兵,后有追兵。截至2021年底,深圳共有市場主體380萬家,數量居全國第一;而濟南、寧波等市場主體也正在加速邁進,甚至其GDP總量也有反超之勢。
近年來,青島市正加緊發展步伐,密集出臺《青島市民營和中小企業發展促進辦法》《關于支持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編制《青島市“十四五”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規劃》和三年行動計劃,為民營和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制度政策保障。另外,推動出臺構建新型政商關系“17條”和《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支持企業家創意創新創業的若干規定》,建立市政府經濟顧問制度,聘請了27位民營企業家為首批市政府經濟顧問,讓民營企業家在政府重大規劃、重大政策、重大項目的確定上有發言權。這些舉措優化了營商環境、激活了創新創業的“一池春水”。
200萬,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數字,這些市場主體不僅推動著青島市經濟總量、城市財力和社會財富穩定增長,承載著數百萬人就業的基本盤,更成為支撐青島市經濟長期向好的重要基礎。未來,無論面臨如何艱巨的困難與挑戰,優化營商環境,激法創新主體的創新與活力,就會為青島經濟發展帶來源源不斷的動力。
首頁新聞評論員 孫夢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