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四新’經濟崛起硬仗,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打造‘工賦青島·智造強市’城市品牌……”2022年青島市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句話,引發了代表、委員們的關注。在新的關鍵節點召開的青島兩會,將立足新起點新征程、聚焦新目標新任務,凝聚起最廣泛的智慧和力量,續寫青島改革發展的新華章。
崔樹彬: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
市人大代表、青島樂好(集團)服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崔樹彬認為,中小企業是經濟的重要支撐力量。疫情發生后,不少中小企業生產經營遇到困難。3月底,青島推出助企紓困和支持市場主體發展42條政策措施,對穩定企業復工運轉,減輕疫情下中小企業運營成本起到了積極作用。
崔樹彬建議,加大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行業、企業財稅扶持力度。優先支持困難行業特別是服務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盡力提供差異化優惠的金融服務。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物流運輸、文化旅游等服務行業,以及有發展前景但受疫情持續影響的困難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不要盲目抽貸、斷貸、壓貸。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企業到期還貸困難的,可予以展期或續貸。建議銀行業減免貸款利息,降低國有和政府擔保公司擔保條件和擔保費,以及國有保險公司的保險費。建議政府國有融資平臺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免息給予困難企業短期紓困資金支持。
張旭明:設立“青島品牌日”構建品牌經濟發展新格局
市人大代表、青島海麗雅集團董事長張旭明認為,設立“青島品牌日”,聚合青島制造品牌,集合電商平臺、媒體平臺,線上線下一體化傳播,打造全新城市IP形象,實現青島品牌營銷的深度轉化和升級。
張旭明建議,“青島品牌日”設立在7月中旬,如7月17日,簡稱“717”,諧音“齊益企”。7月是青島的旅游旺季,游客眾多,可以更大范圍展示青島品牌形象,提高對青島制造的認知。7月青島歷史上發生了較多的品牌故事,可以喚醒青島市民對青島品牌的記憶,提振青島品牌的自信。如國內首臺蒸汽機車“八一號”在青島誕生;中國第一臺全自動單紗強力機在青島研制成功。7月有利于企業開展促銷活動。電商平臺“618”年中大促和“雙十一”年終狂歡購物節的中間時段,青島企業可以用好“717青島品牌日”平臺,開展各類促銷活動,特別是家電、食品飲料、紡織服裝等行業的企業。另外,與7月底舉辦的“青島國際啤酒節”相銜接,企業可以邀請采購商,增進采購商對青島品牌的理解和信任。
林軍:加快青島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建設
市人大代表、青島聯通黨委書記、總經理林軍認為,青島國際局申建面臨著來自其他城市如海南的強力競爭,因此要充分發揮青島經濟基礎、通信網絡資源和開放環境優勢,建議加快青島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的爭設進度。從國家層面將促進我國更深入參與世界經濟,全面踐行國家安全觀;從地方層面有助于青島建設國際化產業體系,凸顯區域輻射帶動能力,加速本地工業領域的數字化轉型升級、加快國際型企業、數字產業、未來新興產業的聚集和發展。
林軍建議,建立省、市政府和企業多維度多層面溝通會商機制,合力推動爭取工信部盡快批復。充分落實本地支持政策。當地政府扶持力度是確保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在工信部獲批的重要條件之一,建議明確政府專項資金、城市配套建設等方面的相關支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強化獲批優勢條件。做好國際局高效運營發展規劃。發揮政府引導作用,設立配套專項招商引資政策,引進互聯網企業及“走出去”企業,盤活國際業務資源,推動企業戰略合作,增強獲批“軟”實力,進一步提升山東和青島產業國際化水平,促進全面開放新格局的形成。
高杰:傳承和保護民間民俗文化和傳統手工技藝類項目
市人大代表、致公黨青島市平度支部委員、平度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高杰認為,近些年豐富多彩的展示展演,各種宣傳報道扮靚了我們的城市,豐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文化生活需求不斷提高,尤其是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更加濃烈,比如具有祥瑞色彩的中國紅剪紙和傳統雕刻,具有美好寓意的生肖泥塑和布藝,既有實用價值又有裝飾觀賞價值的草編和木版年畫等。
高杰建議,推動非遺進校園,讓青少年零距離接觸傳統文化,了解傳統文化。非遺進課堂,把優秀的藝術家請進來傳授技藝。把優秀的藝術作品進校園展廳展示,讓孩子感受學習。將地方民俗文化傳統手工技藝讀本納入課堂學習。讓家長在節假日帶孩子到非遺展廳,參觀學習,感受傳統文化之美。父母的學習更有利于推動保護和傳承工作,父母與子女有共同的喜好既利于家庭和睦又能更好地傳承傳統文化。
焦明偉:提升國際門戶樞紐功能 暢通青島經濟社會發展空中“大動脈”
市人大代表、青島國際機場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焦明偉建議,要著力提升門戶樞紐功能,暢通雙循環空中“大動脈”。機場是一座城市鏈接全球的重要門戶樞紐。青島機場將全面融入新發展格局,在省市發展全局和新的歷史方位中審視謀劃提升門戶樞紐功能。
著力打造高能級航空物流產業鏈,深度鏈接國內外資源、市場。青島要更高水平開放,需要深度鏈接國內外資源和市場,需要進一步發揮青島機場的開放通道作用。圍繞需求側強化貨源組織。強化與順豐、京東、圓通等跨境電商頭部企業合作,為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跨境電商等適航產業提供全流程服務。圍繞供給側提升保障能級。積極推進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申建工作。以“一帶一路”和上合組織國家為重點,增開和上合組織國家為重點,增開國際貨運航線,大力拓展全貨機業務,持續提升國際航空運力。
著力拓展平臺發展空間,積極打造合作共贏航空生態圈。機場不僅承擔著客貨運輸功能,在青島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的新征程中,承擔著關鍵樞紐和節點價值。通過戰略聯盟、資本合作、平臺對接、資源共享,強化同鐵路、公路、海港、通用機場的業務對接,推動“陸??砧F郵”一體化發展。充分發揮“跑道經濟”效能,推動航空維修、現代物流、特色商貿、酒店會展等航空上下游產業快速聚集,推動“港產城一體化發展”。強化與西南、西北、東北、華中、海南等地區樞紐機場的戰略合作,在空域優化、航線開發、人員往來等方面,相互加持、合作共贏。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于倢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