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終于發布。這份綱要提出了堅持因地制宜、統籌協調的手段,目標是將黃河流域打造成為“大江大河治理的重要標桿,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屏障,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實驗區,中華文化保護傳承弘揚的重要承載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關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被寄予厚望。
作為中華文明的中心之一,黃河流域相較于長江流域,具有天然的弱勢因素。其一表現為生態領域,歷史上,黃河多次改道、泛濫,如今雖大有改觀,但生態基礎十分脆弱,水資源短缺,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差,沿黃各省區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尤為突出。這也是綱要中多次強調加強“生態保護”的根本原因。其二,隨著時代發展,兩大流域的主要城市群經濟體量越發懸殊。黃河流域國家中心城市只有西安和鄭州,而城市GDP十強位次中則一個不占。廣袤的中西部地區如蘭州、銀川等則是欠發達地區,高質量發展十分不充分。而長江流域經濟帶,有長三角經濟帶、長江中游經濟帶與川渝經濟帶等多個經濟中心,其中心城市如上海、杭州、武漢、成都等不但是區域的經濟中心,帶動力強,而且在國內排名也十分靠前,產業各具特色。第三,從高質量發展的層面來看,黃河流域城市的高質量發展也存在不充分的問題。沿黃各省區產業倚能倚重、低質低效問題突出,以能源化工、原材料、農牧業等為主導的特征明顯,缺乏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新興產業集群。
在高質量高標準建設沿黃城市群的背景和機遇下,山東既有責任,也有優勢。據公開資料顯示,山東上半年經濟數據為38906.35億元,在全國31個省份中位居第三,同比增長12.8%,兩年平均增長6.1%。這個數字在沿黃九?。ㄗ灾螀^)中處于絕對領軍的地位。在《綱要》中,山東半島城市群是龍頭城市群,無論是城市均衡發展,還是相互協同、產業升級等方面,山東的戰略地位和潛力將持續放大,產生強大的輻射帶動作用。此外,山東持續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已經取得初步成效。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四新”經濟占比大幅提升,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達到46%。這對沿黃流域的城市都有較強的借鑒意義。
隨著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山東將建立起與中西部城市更為緊密的聯系,因此,黃河戰略對山東也是一次絕佳機遇。如果能在產業協同、優勢互補等方面不斷挖掘各種可能,那么,不但西部大開發將迎來新圖景,山東的新舊動能轉換也必將取得更大成功。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尹文麗
請輸入驗證碼